当前位置:首页>Faculty>
杜伟副教授
  \

 

       杜伟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010-62772130

                     Email:duwei@tsinghua.edu.cn  
     
基本情况

  1997年、2002年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获学士、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MIT化学系A.M.Klibanov教授课题组进行学术访问。2010年8月晋升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生导师。获得2010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能源与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炼制研究。在生物化工领域重要期刊(Biotechnology & Bioengineering,Green Chemistry, Bioresource Technology,Catalysis Communications等)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文章总的引用次数约1500次,其中单篇引用最高逾200次。作为第一和第二发明人,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10余项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国际专利已获美国、新加坡以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要研究课题获得2006度“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7年度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子课题以及多项横向合作项目。

主要学术特点和创新点:

系统研究了酶在非均相非水相体系中的变化特性,率先报道了“环境疏水性”((LogP环境X反应物LogP反应物+ X反应介质LogP反应介质)同非均相非水相体系中酶催化活性的关联关系。酶促油脂酰基化反应属于典型的非均相非水相体系,基于均相体系的传统非水相酶学基础理论难以表征非均相非水相体系中酶催化活性的变化特性。申请者创新性发现“环境疏水性”LogP环境=X反应物LogP反应物+ X反应介质LogP反应介质能很好地表征酶在油脂甲醇解反应过程中催化活性的变化规律(Wei Du et al. Green Chemistry, IF 6.8,文章引用49)。进一步对非均相非水相体系中酶促油脂酯化、转酯化等酰基化反应过程中的酶催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非水相酶学基础理论6篇文章入选ScienceDirect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B: Enzymatic 2006 年第二季度最受欢迎的TOP25,其中文章“J. Mol.Catal.B Enzym. 2006, 43, 58”高居榜首。编辑发信祝贺:同时有6篇文章入选TOP25,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率先阐明了油脂酰基化反应过程中自发酰基转移的存在及有关影响机理,为酶促油脂酰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首次揭示了酶促油脂酰基化反应过程中1-甘油单酯(MAG)与2-MAG以及1,2-甘油二酯(DAG)与1,3-DAG之间存在的自发酰基转移及有关影响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为理性调控酰基转移、促进酶促油脂酰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成果先后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IF 4.750),Journal of Biotechnology(IF3.340),Catalysis Communications(IF2.915)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受到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AMB)主编的邀请,撰写的两篇综述文章被SCI索引论文他引77145。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0年度能源与环境领域最有影响力奖Ani奖提名


开发了酶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先进技术,并已在万吨级规模上成功实现产业化基于前述非均相非水相酶学理论以及理性调控酶促油脂甲醇解过程中的酰基转移,申请人成功突破了传统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关键技术瓶颈,发明了酶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酶的使用寿命较常规工艺延长了30倍以上(国际专利申请已获得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专利授权),成果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已在万吨级产业化装置上成功实现产业化,并被列进中巴两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合作项目清单中。目前,该技术正在巴西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进行产业化前期示范